联系人:周卫明 先生
手机:18861158811
电话:86 0519 82596868
400热线:+86-400-160-9008
传 真: 86 0519 82589778
邮 编: 213213
地址:中国 江苏 金坛市 尧塘公路花园发展西路5号
1.依山傍水原则:
山休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所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相适应。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凹中有框,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依山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
2.整体系统原则:
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户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而古代建筑选址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和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3.因地制宜原则:
《周易·大琦卦》提出:“适形而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七质也不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于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二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f几阑式竹楼居住。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占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对现存许多古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
4.观形、察势原则:
人之居处宜以大山河为主,其来脉气最人,中国古代建筑选址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选址时把绵延的山脉称为佗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二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长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眠山人关中,至泰山人海;南龙,行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人海: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